欢迎访问歪歪头条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喀斯特地貌是沉积岩“东山金銮湾泥炭层专家认为八千年前属于湖泊沉积相”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25 浏览:

【漳州新闻-闽南网】

4月8日,东山县文化发展研究会组织人员在新石器时代金銮湾遗址第一遗址采集了3个泥炭样品,提交有关部门进行碳14年代测定。金銮湾遗址泥炭层对研究东山岛古地理气候、生态环境、海平面变化、地壳和海岸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抢救保护和科学研究刻不容缓。

考古调查表明,金銮湾遗址泥炭层出露于东山县苏峰山西北一级滨海阶地前部,呈东南-西北方向延伸,长约200米,高1-3米。泥炭土主要堆积在横断面上,上面覆盖着轻度碳化的树枝,树枝的木纹清晰可辨。泥炭层从剖面向北延伸,在犀浦镇、陈诚镇等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埋深可达16米以上。2005年,中美两国在福建省东南沿海(东山岛)联合开展史前文化调查时,专家初步认为泥炭层虽然位于海岸,但属于湖泊沉积相,时代估计在8000年前左右。在泥炭层下也发现了海洋沉积物。

陈丽群研究员说,“新石器时代东山岛的特点是水位高、温度高、湿度大、植被丰富,甚至有大片森林,这也反映了地壳活动和海岸变迁的各种结果。该泥炭层被命名为“金銮湾遗址第一遗址”。考古人员还在泥炭层附近裸露的当地‘老红砂’地层中发现了一把旧石器时代的斩刀(距今约3万年,代表东山人类活动的最早年代),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金銮湾遗址二号遗址’和‘苏峰山磨仔墩遗址’。在2007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整个金銮湾遗址被列入调查范围,并被公布为‘三浦’文物,受国家文物法保护。”但由于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不断的挖沙抽沙,泥炭层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金銮湾遗址第一遗址靠海的那段泥炭层,几乎完全消失。清明节前夕,北京大学王幼平教授考察濒临消失的泥炭层时,要求有关部门对泥炭层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并进行碳14测年。(黄辉全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