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歪歪头条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墓葬的走向是什么?史前墓葬全集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25 浏览:

古人“物死如物生”,有活有葬或许是古人最基本的需求。后世的墓葬大多会有墓志铭等文字,整个墓葬形制比较完善,但史前时期的墓葬比较简陋,但对研究史前社会形态、丧葬仪式、聚落布局等有重要价值。

从010年到350000年,我们研究史前墓葬已经很久了,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关于墓葬的文章。主要原因是墓葬的复杂程度实在难以把握。也许,坟墓代表了那个遥远而狂野的时代的全部历史。对于考古学来说,研究隐藏在事物背后的人是考古学的目标。这些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有什么样的信仰体系。这一切谜团的揭开,对考古墓葬考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很难描述这样一个宏大的话题。本文只是简单梳理一下史前时期发现的墓葬朝向。

5823767c591f9937136cb0ce995bf689.jpg新石器时代墓葬研究的文章,大多引用王的《我国新石器时代墓葬方向研究》对墓葬走向进行考证。我们不妨看看王先生是如何阐述的。(以下数据均引用自王的论文。)

黄河上游以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为代表。马家窑文化期墓葬以朝北为主,齐家文化期以朝西为主,也有朝北的情况。

黄河中游包括河南和陕西省的晋南。早期考古文化中,关中地区有白家文化(又称老关台文化、大地湾文化),主要是西向的。

ba1f7c5a81b9c4052280875790ea0f64.jpg河南省早期考古文化为裴李岗文化,墓葬方向以南为主,略西。进入仰韶时代后,除了西部的北方守陵文化,东部的考古文化墓葬都在关中地区向西。河南仰韶时代有后岗、大河村、下王岗等几种类型。墓葬方向和裴李岗文化一样,也是南。洛阳王湾地区的墓葬走向为西北。龙山时期,中原地区的墓葬走向,包括陕西县的庙底沟和襄汾陶寺,都保持了这一地区的南向传统。夏县东峡峰遗址墓地以北方为主,值得我们思考。

da1dc507a98e5122cd2f434cc62d7ad7.jpg黄河下游考古文化墓葬方向比较多样。总的来说,大汶口文化有两种,一种是东方式,一种是西北方式。按照王对的理解,东边正对着日出,而西北边正对着群山。

长江中上游以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为代表。墓地主要在南面和东南方向,西面也有一些墓地。

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北阴营营、薛家岗文化墓地在东北方向,马家浜文化墓地在北方向,在崧泽时期转向东、南方向,以南方向为主,良渚时期也有东方向。

460640912d98ba2846172eb2d4f2c422.jpg以上数据应该是不完整的,没有新发现的墓葬数据,但是国内考古公布的上千座墓葬也是集中的,它们的统计规律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不难看出,墓葬走向的地域性特征还是很突出的,自然不会随意定向,这与不同地区人们的信仰密切相关。王老师对墓葬定位的规律也做了非常精辟的总结,这也是很多墓葬分析论文引用材料的主要来源。王老师总结了10条规律。

日出方向,日落方向,山野方向,水流方向,同文化双向方向,同地区或墓地,不同文化同方向,同墓地,同文化,变方向,同墓地,不同性别。

ed106d146be004356fff6c1b3eccc205.jpg在古人的心目中,日出日落通常象征着重生和死亡。所以东南西北是古人最早确认的两个方位。人死后,灵魂沿着这个通道运动再生,灵魂的源头是头顶,所以头的方向就是灵魂的方向。然而,坟墓的方向是四个方向,东南和西北。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对灵魂方向的不同理解而形成的不同信念造成的。信仰的多样性随着各地文化交流的频繁,逐渐形成了统一的信仰。

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以后,墓葬都是南北向的,我们认为这与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在信仰和习惯上是不同的,它具有礼仪的功能。正如《礼记》所说,“葬于北国之北,乃三代之礼。”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最终聚集在这个融合的礼制文明的最后三代。最终形成了历史悠久、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文化格局。

777765435864f68e67a5cd4d76caf140.jpg自然,我们不能对墓葬定向的模式有刻板的认识。指向山可能是古人认为灵魂通过山进入天国的信仰,但与坟墓指向不同的现象应该有不同的含义。这些行为背后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我们对更多的出土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