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近日举行的西藏自治区考古成果公开分享会上公布的考古成果中,温江多遗址考古发掘也有新发现。2021年7月,联合考古队对拉萨河温江多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龟甲、无字碑、琉璃瓦等吐蕃时期具有唐代风格的建筑材料,并发掘出距今约1300年的宝塔基址等重要建筑遗迹。这是考古学家首次系统发掘吐蕃时期西藏的高等级建筑遗址。
温江多遗址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才那乡才那村,这里出土的吐蕃时期的龟甲就在这个遗址下面两米多的地基上。
拉萨市曲水县才那村村委会主任次仁达瓦:我们80多岁的老人说知道这个地方有那只乌龟,然后我们就人工挖了出来。
2021年7月至9月,联合考古队对温江多遗址进行了初步发掘清理,发掘面积515平方米,最大发掘深度7米。其中,龟甲底部还有一个长方形的碑院和碑亭底座。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我们发现温江多遗址的这个龟甲基本上是在原来的位置。这块石碑为龟甲基座,整体呈穹形,与唐蕃联盟碑基本一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林:吐蕃时期的碑形,以龟为基座,还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形制。
那么,为什么离拉萨市区30公里的地方会有这么重要的吐蕃时期建筑遗址呢?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林:作为吐蕃时期非常重要的行政和佛教中心,我们在温江多遗址发现一块受唐代石碑风格影响的高级吐蕃龟石碑,并不奇怪。
温江多遗址西南角有四座宝塔。四塔中间的建筑叫五象拉康,是现存的建筑。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我们发现,温江多遗址的核心区域大约有7万平方米。在这个核心区域的四个角落,有四个相对较大的夯土和石头地基的宝塔。
这个布局也很像吐蕃时期西藏著名的寺庙桑耶寺。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林:它具有大型藏式寺庙的共同特征,中间有一座佛堂,四面有四座塔,再用一堵墙围起来。
考古学家还在地层和遗迹单元中发现了更多的动物骨骼。
西藏早期建筑艺术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西藏早期建筑遗址和重点文物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和研究。越来越多的新发现和新成果表明,西藏早期建筑艺术具有多元文化特征,体现了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交流与交融。
温江遗址出土的739件文物标本中,有大量的陶瓷建筑构件和一些特殊的瓦片,现保存在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正在进行修复和研究。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文博助理馆员张娜:这块瓦是出土的最完整的一块,这块也是龟棺的大板砖,是这次出土的最大的板砖。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图书管理员张博:温江多遗址出土了大量琉璃瓦等建筑材料。这些釉料色彩丰富,种类繁多,体现了非常高超的技术特点。
特别是砖瓦的造型非常典型,可以和唐代长安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琉璃瓦相媲美。
张博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林:这些建筑构件无论从造型还是技术上来说,都是研究多民族、多地区文化交流交融的珍贵证据。
专家们还从建筑史的角度,分享了对宋代聂塘卓玛拉康早期中式大木堂艺术风格、元代名刹夏禄寺青瓦屋顶、琉璃构件的研究成果。
夏鲁寺,元代著名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年楚河中游河谷,是西藏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官式建筑。它的主殿有一个倚山屋顶和一个回廊屋顶,这两个屋顶都有元代精美的釉面组件。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魏文:发现了大量早期中式建筑构件。这是近年来藏族建筑中非常重要的发现,是十一世纪以来汉藏民族交往的重要历史见证。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藏北石棺墓出土的涡纹双耳陶罐
2021年,西藏那曲市班戈县甲琼镇发现石棺墓,出土旋涡双耳陶罐等陶器和青铜器。据考古人员初步研究,器物类型与藏东横断山脉和岷江流域出土的非常相似。这也说明当时藏北和藏东关系密切,有交流和交融。
2021年8月15日,环湖纳木错科考队驱车前往那曲市班戈县甲琼镇墓。墓中出土了两个陶罐和其他器皿。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李咏娴教授:这种大耳朵大嘴巴的罐子,我们称之为大嘴,比较大。从形状上看,比川西高原要小。但是器皿的形状是一模一样的,装饰也是一样。
经过仔细观察,这个卷轴平底陶罐表面有一层黑陶外衣,高14厘米,直径12厘米。坛耳从坛口向下与坛腹相连,坛面饰有两组凸起的漩涡。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李咏娴教授:这块表上有两个螺旋,有人说它像爪子一样螺旋,所以这是一个标准的仪器。说明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以双耳大罐为代表的曾经活跃的文化人群,与青藏高原羌塘草原的这个游牧民族交流非常频繁。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考古办公室主任罗布扎西:包括贡觉县、洛龙县、边坝县,我们都出土过类似的陶器,可能大小相对不同。能够在班戈县找到这样的造型,就是把这种文化联系起来。
这座石棺墓是由石板砌成的。墓坑长1.35米,宽0.7米。墓主人被埋在石棺里,四肢侧弯,石棺北侧埋着一个马头,说明墓主人可能是牧羊人。石棺中还出土了一把环头短柄青铜刀。
目前,石棺墓中的人骨和马头骨仍在整理鉴定中。从陶器、青铜刀等遗物的形制来看,与东部高原横断山区岷江石棺墓晚期类似,初步判断其年代为汉晋前后。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李咏娴教授:这种陶器出土于藏北班戈县。说明在2000多年前,游牧民族跨越青藏高原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围绕游牧文化的关系也是非常丰富的。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祖军:说明在汉晋时期,岷江上游的文化因素已经到了我们东部的怒江上游
拉萨北部当雄草原的吐蕃墓地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北方小型土葬墓33座,南方大型土葬墓6座。最大的墓的土封边长约40米。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历时近5个月,发现了金银器、青金石、玛瑙、珊瑚、绿松石、玉石、珍珠等饰品,以及陶器、青铜器、铁器、漆器残片和石制品。
坟墓细节:
1.坟墓的类型:
主要有两种:石墩墓和石棺墓。早期有竖孔土坑墓,现在已经灭绝,几乎无法见证。其中石棺墓主要分布在昌都地区,如贡觉县湘北石棺墓和贡觉市北石棺墓。
石丘墓分布在拉萨河谷、藏北、阿里等地区,如拉萨曲贡村石丘墓、阿日图县阿荣沟墓等。这一时期的墓葬地面有土封土墩,墓葬中出现了人头箱。
2、安葬方式:
主要埋葬方式为屈肢葬和二次葬。由于地域不同,屈肢葬的方法也有差异。如藏东昌都地区珙县觉香碑石棺墓是四肢弯曲背葬,藏西阿日图县阿龙沟石墩墓是四肢弯曲侧葬。
以上内容请参见浙江日报-西藏吐蕃时期多座高级墓葬考古发现:包括唐式金耳挖掘机。
古劳罗遗址是真的吗?是真的吗?昆仑古古卡洛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香泉河畔。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象雄。王朝的建立始于9世纪,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解体后,结束于17世纪,先后有16位国王继承。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建立的地方政权,鼎盛时期统治范围遍布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也使佛教在吐蕃解体后重新站稳了脚跟,从而逐渐达到顶峰。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香泉河畔。古格王国是由吐蕃王室后裔建立的。它开始于大约10世纪,曾经生活在西藏的西部。据说当时有16个国王被继承,它在1630年左右去世。其统治历史长达700年,横跨中原王、宋、元、明三个朝代。
推荐阅读
高校附近旅馆摄像头偷拍放假不回家的大学生情侣共度性爱时
高校附近旅馆摄像头偷拍放假不回家的大学生情侣共度性爱时光小哥貌似没啥性经验不会调情
2025-05-09
小姐姐们各种玩【最新国内暗黑的KTV】真空露点裸体陪玩,只
小姐姐们各种玩【最新国内暗黑KTV】真空露点裸体陪玩,只有你想不到的
2025-05-09
媳妇被单男猛操自己边上羞辱撸管
媳妇被单男猛操自己边上羞辱撸管
2025-05-09
夜店女厕全景偷拍几位大长腿美女❤️各种极品美鲍鱼
夜店女厕全景偷拍几位大长腿美女❤️各种极品美鲍鱼
2025-05-09
PUA大神约炮粉嫩的JK裙学妹趁学校没人在教学楼让她吃香肠然
PUA大神约炮粉嫩的JK裙学妹趁学校没人在教学楼让她吃香肠然后回酒店各种姿势啪啪啪⭐完美露脸
2025-05-09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