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歪歪头条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盗墓不怕吗?盗墓小贴士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20 浏览:

作者:刘宏宇

df76a882b474156f85a440aadb6b8ec8.jpg一套《盗墓笔记》图片

盗墓,在一个稍微懂得和尊重道德的社会,至少应该保密;十四五年前,因为一部纯杜撰的通俗冒险小说,成为现代人的热门话题。

然后,中国人沉迷于追风,善于模仿(姑且说“模仿”,客气点),围绕这个肮脏邪恶的词,造就了百家争鸣的格局,直奔“娱乐至死”。殊不知,这两个字表达的东西,真的不该也敢玩,哗众取宠,唯利是图!抛开道德,只说“娱乐”“玩玩”盗墓,不是想当然的事!

古往今来,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民族,至少不会把盗墓当成一件好事,基本不会公开谈论它,表达它,捏造它,传播它,也很少留下相关文献。由于其黑暗邪恶的本质,很多相关的“知识”是无法轻易获得的。所以围绕盗墓的通俗文艺中太多的表达和展示都是错误的!有些有失偏颇。有些差别很大。更多的是纯粹的扯淡。

出于“我真的受不了了”的苦恼和焦虑,作者冒着被广大“盗墓者”批判的危险,收集拙见,从三个方面谈盗墓,试图告诉人们,盗墓不是闹着玩的!

1a70effd4fe1b5af6e1fc754cd0fc6a9.jpg (1)盗墓有“门派”吗?移山,移山,削山,摸金.这些“门派”当然是盗墓贼所熟悉的。连“盗墓贼”都能说出这些“门派”的“祖师爷”。

这不能说是空穴来风,但肯定是有失偏颇的。说白了就是娱乐作者加工的杜撰。

盗墓既不是学术,也不是武术。从理论上讲,不需要建立和区分“教派”。

盗墓从来都是偷偷摸摸的,见不得人的,没有吸引力的。谁会纠结或者标榜什么“门派”?

盗墓,简单来说就是盗墓,从赃物中获利。在这种情况下,考古发掘等非经济原因的盗墓行为,以及伍子胥为泄愤而挖掘春秋时期楚平王墓的行为,都不属于“盗墓”。

墓穴中可以被盗的物品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陪葬品,一种是墓穴中死者(包括主人和烈士)的遗骨和尸骨。一般来说,大多数盗墓行为,尤其是针对“古墓”的盗墓行为,都是针对陪葬品的。

499000a2f84f524dfa7068760f1926a8.jpg破坏力强、形式凶猛的墓葬公开和半公开发掘,自古就有。近代最著名的案例是民国初年河南军阀孙殿英用军队爆破开挖清明墓。这个“惊天动地”的“大招”,从“盗墓”的“行业立场”来看,是非常不专业的。虽然这种盗窃的例子很多,但就“盗墓”事件的“总盘子”而言,还是很少的。没资格说“门派”什么的。真正“比较常见”的盗墓,是只有少数人参与的“私人”“单干”。抛开善恶立场,这种“私人”“单干”属于“技术活”。

盗墓一直是不能说的黑暗活动。所有单干的盗墓贼,都不会向“线外”透露“方法”。实施起来,可以说是“各村有各的妙招”。如果非要加上“教派”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认为,古往今来,每一个“独立”的盗墓者都“自成一派”。

无论是“自成一格”还是“殊途同归”,任何“职业”的盗墓者都不会张扬,更不会标榜“教派”,因为盗墓行为本身就极其丑恶。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盗墓贼已经富甲一方,甚至贴出牌匾以示炫耀,但在当地依然德高望重,被视为“乡绅”和侠客。简直可笑到让人想哭,气到不知道怎么骂!

f2debf393bf14ed1770638dde390da2d.jpg (2)洛阳铲是什么宝物?小说、电影、电视剧里总是喷洛阳铲。随便拿个铲子就当洛阳铲了。小鲜肉和老腊肉“挽起袖子”“铲土铲土”,小姐姐开着玩笑卖萌浪。它属于头,驴踢了它。可悲的是,可笑的是,这些破东西上有无数圈粉。

以前有一部香港电影叫《黑玫瑰对黑玫瑰》。我们的铁锹冒充“洛阳铲”,调情挖坑盖粉无数的情况。相比之下,可以称之为“傻X对傻X”。

“洛阳铲”原名“安阳铲”,据说是因为“洛阳”大名而改的。

这是一种“特殊工具”。如果你仔细看一两部考古发掘的纪录片,你就会知道,它的形状和铲子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根本不是发掘用的工具,而是“探测”用的!

一个长的木柄,末端有一个长而直的中空的半圆柱形金属片。简单描述:比普通“罐头”厚一点。六个或七个罐子垂直叠放在一起。垂直切开,空心圆柱体变成空心半圆柱体,末端打磨成略尖的弧形,和洛阳铲的末端差不多。

当然,洛阳铲的金属端是钢制的(更早也有“铸铁”),重量和强度都远胜易拉罐。表面,尤其是凹面,很粗糙。

这东西是怎么工作的?

在“选定的位置”,将洛阳铲垂直楔入土层尽可能深,然后将楔周围的土稍微松一松,再小心翼翼地拔出末端。此时,楔入处的泥土粘在半圆柱体粗糙、狭窄的内弧一侧。由于洛阳铲的结构和探测仪的“技术”,卡住的土会完全保持楔入深度的土的“水平”。离地面比较浅的部分是什么,比较深的部分是什么,比较深的部分是什么,质地、颜色、气味是什么.如果再楔进去或者楔得更深,就会用特殊的物质标志提取出来,保护坟墓。

从010年到350004年,发现了一个“附近”,然后根据对“选定位置”的分析,确立了进一步勘探的方向和方案,并在左侧附近的不同地方进行了类似的勘探,然后根据探测结果大致确定了古墓的位置、形状和范围。

考古学家最擅长这项工作。当然也是盗墓贼的“必修课”。可以说,在这个环节,也就是洛阳铲的应用上,正邪在“技术”层面是差不多的。

区别在于串联。

所谓“前”,就是前面说的“选位”的判断和选择。

嗯,其实善恶差别不是很大,离不开对环境的观察。但考古人员的观察视野更加科学客观,可参考的文献也丰富得多,还能得到地质、农业、水文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积极支持。盗墓贼更多的是依靠风水玄学和野史传说,或许还可以利用普通人没有的“职业嗅觉”。

明显的区别就是“后”,也就是用洛阳铲“发现”古墓之后。

本质区别在于,考古是为了文化和历史的学术研究,盗墓只是为了抢墓中的物件。

大致找到墓葬位置后,考古人员就可以公开划定范围,组织各种专业力量,在光天化日之下,小心翼翼地进行现场挖掘。盗墓贼要选择“近距离”挖盗洞的“路线”。

你说的“近和远”是什么意思?

盗墓贼没有考古队的“力”和“劲”,有勇气“就地挖掘”,因“条件有限”而达不到目的。他们会按照对地形的观察,以及“传承”而来的“技术”,在距离墓位一定距离的地方,选择一个不易被察觉、容易挖掘的阴暗位置,挖一个“先竖后横”的盗洞。虽然被盗洞穴狭窄,但仍有相当大的挖掘量。洞口太远,“单干”的盗墓贼动不了;也是因为私自挖的盗洞事先没有经过科学的勘探。如果要保证尽可能的进出,避免中途坍塌等“意外”,就不能挖太久。时间越长,发生事故的概率越高。所以,盗墓者挖掘盗洞的“洞位”一定要选在离墓位“比较近又比较远”的地方。

无论是考古还是盗墓贼,洛阳铲都是用来寻找墓葬位置的“探测工具”,而不是发掘工具。

62424e9160dd7d534b5f359b7a1c4efe.jpg (3)盗墓有“家”吗?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盗墓即使有“家人”,也必然是凤毛麟角。

为什么?三个方面:生理、心理、社会伦理。

盗墓贼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白天熬夜,晚上外出,中毒中招的几率远高于普通人。可以说他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充满危险,随时面临死亡。所以一般来说,人们会“混”到可以“退休”才结婚或者干脆维持婚姻生活。即使结了婚,由于老年时期积累的身体问题和不正常的“早年”,也很难有孩子。老话说,他们做的事叫“无儿无女的买卖”,有“生理因素”在里面!

盗墓,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形式,都是最不能容忍的犯罪之一。因此,绝大多数盗墓者,无论是在“挣扎期”还是“得手后”,都背负着严重的心理负担,而由于盗墓是“隐蔽的”,这种严重的心理负担是无法“外在解决”的。再加上盗墓贼普遍迷信,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又怕害了后代。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他们有后代,也会在后代面前保守自己丑陋黑暗的过去的秘密。后代连长辈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怎么“继承”!

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说,“安分守己”的盗墓贼,会把自己对古玩、珍宝鉴定的知识和学问作为“家传”传给后代。他们还会对之前在销赃过程中“收获”的一些“人脉”进行伪装和误导,然后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后代。典当行,尤其是有文艺收藏的典当行,有很多“祖师爷”,都和盗墓的“生意”有关。从概念上讲,可以是任意的:盗墓的话,会有“血亲传承”的可能,也会体现在作为“典当”行业的“形式”上,而不是以“家族”的方式传承盗墓活动。

然而,和几乎所有的善恶生意一样,盗墓也是“遗传”的。“遗产”是谁?按“业”字来说,叫“有缘人”。

为什么叫“有缘”?可能性太多了。说说两种典型。

93cbc919d76339450e3ccbe11c8b28cd.jpg一个叫“挑”,一个叫“离”。

说白了,“挑”就是“挑”他觉得在体能、智力、控制力等方面适合“遗传”的“野孩子”。在那个把盗墓当成谋生手段的年代,街头流浪儿比比皆是,会有那么几个,和孤独的盗墓贼有个眼神交流;为了有一顿饱饭,让饿死的父母能葬在坟墓里,可怜的孩子,很容易步他人后尘,走上不归路。

所谓的“留”,其实和“接”有关,只不过要阴暗得多,邪恶得多。

很多盗墓贼会在孩子的帮助下挖掘。孩子小,可以挖更窄的洞。反正孩子是捡来的,就算在进出山洞的过程中出了意外,或者在古墓中被毒死或者中招,他也不会心疼。

他们挖了足够多的盗洞让孩子们轻松进入,当孩子们进去后,他们立即缩小了盗洞的入口。孩子把墓里的东西背了回去,洞口连人带物都没办法出来。他们让孩子先把他们交出来,然后一个家伙把孩子捅回去,然后迅速封闭洞口,把孩子活埋了.很多考古发掘都会在墓室附近发现远远晚于墓室“年龄”的未成年男性骨骼,就是这么来的!

孩子背着一大包赃物,回到山洞附近,发现不能带人带物出门。小脑袋动了动,把东西绑在脚踝上。人先出来,然后把东西拖出来。他本可以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权利。或者像师父说的,先把大袋子递出洞,突然说,师父,还有两样东西。你说的最重要的是我。主人愣了一下,想了一下,闷闷不乐地说,那就上来吧。因此,孩子获得了生存的权利。

这样一个有意无意为自己挣得“生存权”的孩子,在“留”之下,可能会成为“有缘人”。

盗墓毁了无数古物,也为追溯历史文明设置了无数断点。这真的是一个可怕的伤害,真的不应该用于“娱乐”或肆意娱乐!

盗墓是邪恶的,黑暗的,阴郁的,充满血泪的。真的不应该,不可以,开玩笑的!

3071f39e9b8ff4c5539179d5761fe91b.jpg【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茅颖、洪净。实力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夏衍杯优秀剧本”获得者。写了《管得着吗你》《红月亮》755-7900《武王伐纣》等多部小说。撰写创作了多部影视剧本,其中《深水爆破》 (30集谍战剧)、《九死一生》 (38集谍战剧)已在央视、北京大站播出,《危机迷雾》 (30集情感剧)、《婚姻变奏曲》(电影)已拍摄。

推荐:

古代人敢这么吃吗?

滥用食物还是食物?从古代人的饮食看人性的残暴

边肖提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