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歪歪头条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1年招聘及考古技术人员培训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20 浏览:

9月8日上午,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城市考古与保护重点研究基地承办的“2022河南省考古技术人员培训班”在郑州正式开班。此次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基层文化艺术单位的22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班聘请了20余名专家学者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讲师,分别为学员讲授田野考古相关法律法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田野考古勘探技术、考古勘探记录规范、田野考古调查与GIS考古、地层划分与遗迹鉴定、考古遗迹采集与取样、田野考古制图、考古发掘现场重要遗存应急处理、考古资料整理与考古报告撰写规范、田野考古摄影技术、考古发掘资料数字化、田野现场。野外实践训练依托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所有学员将在现场完成至少570小时的实际操作,包括考古调查、勘探、遗迹判断与清理、遗迹提取、摄影、绘图、考古资料整理等。此外,培训班还有专题讲座、实习和研讨会。

河南省考古发掘技术人员培训班是推进基层考古队伍建设、提升全省考古专业人员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而持续的举措。201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为全省基层考古文博单位培养了50余名掌握一定田野考古发掘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一些学生已经成长为当地考古文博单位的业务骨干。(来源:河南省文物局)

202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招聘,考古技术人员的培训

河南博物院新院将选址在象湖附近或象湖附近。

河南博物馆的新校区将坐落在象湖附近。规划位于郑东新区白沙组团象湖东部,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约30亿元。河南博物馆的新校区将坐落在象湖附近。

河南博物馆的新校区将坐落在象湖附近。1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城市的开始,是城市的“灵魂客厅”。日前,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安排部署并明确提出2022年重点工作,高水平规划建设河南省博物馆新馆。那么,未来河南博物馆新馆将如何建设?会有哪些新亮点?2月14日,记者采访了河南博物院院长马晓霖。他表示,今后河南考古新发现将加入河南博物馆新院进行展示,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展示体系。

每天展出馆藏文物17万余件,只是省博物馆急需新建医院的零头。

河南博物馆建于1927年,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现有文物17万余件(套),特别是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陶瓷、玉器、石雕。优秀文物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品位高,价值大。它们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的文化艺术瑰宝。它们也是欣赏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国文脉的重要窗口,是增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马晓霖告诉记者,目前河南博物院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不足1万平方米。特别是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展览空间和观众服务空间严重不足,观众的承载能力下降

“比如博物馆的旧石器展厅,目前只有几平米,能给观众展示的内容太少。未来,新博物馆将在1000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展示这个时代,通过场景还原和现代科技,向观众讲述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发展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场景。”马晓霖说,对于老博物馆的展厅来说,没有这样的空间展示条件。

2022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河南文旅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包括建设一批融旅游、文化、创新为一体的项目,推进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新建河南博物馆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塑造“行走河南,了解中国”的文化品牌。

记者了解到,在河南之前,中部六省中的山西、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五省都新建了博物馆(医院)。河南作为文物大省,也迫切需要加快河南博物馆新馆的建设。

“新建河南博物馆已写入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相信新医院很快就会开工建设,几年后就会呈现在观众面前。”马晓霖说。

今后,河南考古新发现将在河南博物馆新院展示。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青铜器、陶瓷、玉器、字画都闪耀着古代智慧的璀璨光芒。贾胡骨笛、方鼎、傅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云四神、武则天金竹简、汝官窑天青釉雕鹅颈等都是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新院建成后会展示更多文物吗?马晓霖表示,今后,河南考古新发现将被添加到河南博物馆新院,进一步完善展览体系。

“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比例较小,工作人员会不定期进行调整。基本陈列的文物一般几年不变,但我们会不定期设计一些主题陈列,然后根据主题设计挑选文物重新陈列。”

马晓霖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研究设计新四合院的展示系统,展示多少文物将根据新四合院的展示设计方案,让大家看到尽可能多的文物,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

设立数字博物馆,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文物的独特价值。

《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在2021年11月24日召开的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在文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给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带来巨大变革。只有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才能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据马晓霖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展览中加入了许多数字元素。目前,河南博物院的展览已经实现了扫描二维码可以“听文物,看文物”。“未来,我们的新医院将设立专门的数字博物馆,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将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增强互动性,提升体验感,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文物的独特价值、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

“博物馆在年轻人的未来成长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数字博物馆可以提高年轻人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展览的内容,并使他们更感兴趣。他们更愿意走进博物馆去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古代历史

马晓霖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博物馆的建设和选址非常重要。第一,要考虑其可达性,方便公众参观,选择城市文化核心区,形成一定的集中度。

据了解,博物馆可分为综合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自然科技馆和专题博物馆。“建设博物馆群,要从全省的高度进行规划,构建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导、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统筹不同区域、层次、属性、类型的博物馆,实现全省博物馆多元化、一体化发展。”

近日,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发布新消息,落户郑州市郑东新区象湖。设置了宇宙天文、智慧人类、交通世界、人工智能等8个常设展厅。博物馆正式开馆后,将成为省会郑州的新地标,科技、文化、休闲的5A级旅游景区。

“郑州郑东新区现已入驻河南省科技馆、河南省自然博物馆等博物馆新馆,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一定的博物馆群,在新院选址上是个不错的选择,更方便市民参观。”

马晓霖说,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像郑州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在政治和经济上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力靠经济,品位靠文化。博物馆是展示文化细节的重要场所。对于这个城市来说,建立博物馆和展示他们的文物是非常重要的。

“再过几年,河南博物馆新校区将成为国家文化的重要地标。我们希望新校区成为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和世界级的博物馆。除了展示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还可以把世界其他文明的成果介绍到河南来展览,交流研究,加强了解。有了新的场馆,完整的展览空间和服务空间,我相信新馆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博物馆中会有更大的影响力。”马晓霖说。

河南博物馆的新校区将坐落在象湖附近。2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暨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提到河南博物院新院区规划高水平建设。现在它终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记者从河南省政府采购网获悉,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河南省博物馆新校区总体概念设计项目,预算6500万元,预计采购时间为2022年3月。

在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明确将“加快博物馆建设”作为今年文化旅游工作的重点,以新河南博物馆、黄河国家博物馆、新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龙头,加快推进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馆、大河村仰韶文化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在2月11日召开的河南省文物局长会议上,也敲定了我省今年的文物重点工作。其中,河南博物馆新校区被列入十大工程。

据了解,河南省博物馆新址拟位于郑东新区白沙组团湘湖以东、通惠路以西、前程大道以东、荣昌路以北、升平路以南地块所围成的170亩区域内。规划建筑面积20万,投资约30亿,其中主体建筑面积14.8万,地下辅助建筑面积5.2万,主要包括公共区域、商业区域和行政区域。

河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晓霖表示,依托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和文物大省的资源优势,我们将努力把河南省博物馆新馆建设成为国家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平台和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充分展示河南省博物馆的文化内涵

“我想对傅浩尊说:‘听说你家主公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2月23日,河南博物院在支付宝上推出了国内首个AR弹幕服务。游客在欣赏文物的同时,可以通过“弹幕”发出精彩评论,与其他打卡游客交流。

游客进入博物馆,打开支付宝就可以在首页找到河南博物馆小程序的智慧服务卡,一键直达健康码、行程卡、文创商城等服务。点击“到馆必看”查看《傅尊》、《莲鹤方壶》、《武则天金简》等10件珍品介绍,点击“国宝AR弹幕”直接使用AR扫描打卡线下文物,发弹幕留下感受和评论。据悉,用户打卡后仍有机会获得河南博物院文创券等隐性福利。

河南馆创始馆长化松表示,AR弹幕是基于支付宝AR技术和LBS定位技术的场馆寻宝创新体验,让参观者从被动讲解变为主动分享。

围绕文化IP数字化,河南博物院一直在进行创新尝试,包括在支付宝首页地下室推出“一起考古”,发行“福严昊尊”文化创意数字馆藏等。力图以“科技创意”的模式让传统文化和文物展现出从线下到线上的不一样的魅力,用全新的理念诠释文物活化和文化传承。

202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招聘,考古技术人员的培训

考古发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考古发掘管理,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国地下、内水和领海内进行的一切考古发掘和水下考古活动。第三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全国考古发掘工作的统一管理,所有考古发掘工作都必须履行批准手续。第二章资格审查第四条考古发掘实行小组组长负责制。具有考古发掘组长资格的单位可以申请考古发掘项目,具有考古发掘组长资格的个人由具有考古发掘组长资格的单位任命担任考古发掘项目的组长。第五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直属考古研究单位,高等院校考古系(专业),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文物考古机构,有条件的地市所属文物考古机构,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考古发掘组组长资格: (一)有一定数量的经过高等院校考古专业培训并能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专业人员,其中具有考古发掘单项组长资格的专业人员不少于4人; (二)有经过专业培训并能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科技人员;(三)有必要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设备;(四)有从事一般文物保护和处理的实验室;(五)有文物库房和分拣场地,确保文物安全。第六条申请考古发掘个人领队资格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含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取得中级职称,从事考古发掘工作2年以上;非考古专业(含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中级职称后,从事考古发掘工作2年以上,并经国家文物局野外考古培训班或国家文物局指定的考古研究单位考核合格;(2)具有独立组织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能力,能够胜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规定的领队职责,能够组织编写考古发掘报告;(3)作为组织者或主要参与者之一,完成一项以上重要考古发掘工作,并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年度考古发掘简报或参与完成中型考古发掘报告;(四)在组织实施考古发掘过程中,熟悉考古某一领域的前沿问题,能够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选择和研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课题,撰写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第七条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资质评审委员会由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考古发掘资质的审批: (一)申请考古发掘组长资质的单位,应当提交考古发掘组长资质申请报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研究批准后,报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资质评审委员会审核

第三章项目申请和审批第八条申请考古发掘项目必须填写《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号,由考古发掘单位通过发掘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领队资格申请书》包含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名称和负责人姓名;(二)发掘对象的名称、年代、级别、具体位置、面积和范围;(3)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调查和勘探);(四)年发掘点的具体位置和面积(附图);(五)每年挖掘的时间或周期;(六)年度发掘的学术目的和计划;(七)发掘资金的来源和数额;(八)团队负责人的姓名、职称、发掘项目和代表性学术成果;(九)本项目主要业务人员的姓名、职称和承担的任务;(十)对可能存在的遗迹的保护措施和出土文物保护的技术准备;(十一)连续项目年度完成情况报告;(十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