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歪歪头条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夏商周文物展 夏商考古发现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20 浏览: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大会开幕式公布“百年百项考古发现”。详细列表戳~重磅!“百年百项考古发现”公布!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优秀项目公布!

“百年百项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考古学家执着的探索精神。这100个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早期国家的诞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都解决了重大学术问题,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它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国考古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文博中国”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将陆续推送“百年百项考古发现”话题!

(专题文本内容根据申请材料整理)

江西新干商代墓

网站简介

兴安墓是一座大型的方墓,出土青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据考古发掘,兴安墓是我国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大型商代墓葬。与殷墟傅浩墓、三星堆祭祀坑并称商代青铜器三大发现,并称“江南青铜宝库”。

它和吴城、牛城所体现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改变了人们对赣江流域古代文明的认识,重塑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格局。

新干墓的发现将中国青铜文明和整个商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中国南方考古学的重大突破。

8edd4ed6f5ff8e3ab0cc9008c95ac9cb.jpg站立的鹿四条腿青铜厨师

d32487f2949253fe38ab09a9de52a29e.jpg铜铲

34237541e0125e739950b973544915b1.jpg铜罗达

bc868df5fd448f088eca82d808df3bb4.jpg兴安墓保护范围

4b4e9a5bb60f06c5af59207798a49f75.jpg俯瞰大洋州新干商代墓

主挖掘装置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博物馆、新干县博物馆等。

遗址发现者,历任发掘负责人和领导者,发掘的主要参与者。

彭、詹开勋、侯、杨日新、等。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网站简介

二里头遗址是青铜时代东亚已知最早的大型都城,是中国青铜礼制的创造者,是夏商周乃至整个古代中国核心政治制度、身份认同和文化思想的缔造者。

经过60多年的发掘,确认二里头遗址是一处规划完善、布局合理的王国都城遗址。场地现有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分为中心区和一般活动区。许多机构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以大型夯土基址为代表的宫廷制度,以各级贵族墓葬为代表的墓葬制度,以玉器礼器、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绿松石龙纹器等遗物为代表的器物制度,表明代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达程度的宫廷礼制和礼乐制度已经形成。

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二里头文化,是东亚最早的“核心文化”,是最早拥有广域王权的国家,是中华文明整体进程的核心和先导,是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关键环节。

二里头文化开创了中国历史进入王国时代的新纪元,为后来高度发展繁荣的商周青铜礼乐文明和王国文明奠定了最重要、最直接的基础。二里头文化与商周文明一起,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主流,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可能是夏的都城和夏文化,是夏文化中最重要的遗址

许、高天林、尹、杜、许红、张学友、方友生、钟绍林、李、方孝廉、冯成泽、张国柱、曲如忠、吴恩、杨国忠、许殿奎、金钟林、刘忠福、刘佳、张立东、岳洪斌。

河南偃师商城遗址

网站简介

偃师商城遗址是1983年在配合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的。到目前为止,考古发现包括由城墙(包括小城镇)、城门和护城河组成的严密防御体系,由宫城和大型建筑遗址、祭祀遗址、水系和池塘组成的高标准中央功能区,由府库和筒仓组成的完整仓储区,由陶器和铜铸件组成的各种手工业设施,以及由桥梁、道路和渡槽、运河、车辙组成的复杂交通。

偃师商城对研究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特别是考古、历史、建筑、水利设施、园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偃师商城文化的年代体系建立在系统的地层基础上,有大量的陶器群可供参考,为学术研究早期商代文化提供了另一个参照系,与郑州商城早期商代文化分期不同。城址保存完好,考古发掘系统深入。宫殿建筑、城墙、城门、府库、水系、手工业遗址等重要遗存的发掘,积累了全面详实的科学资料,为研究古代城市布局和规划理念提供了最基本、最详实的资料。偃师商城镇的修建和区域商文化的出现,最接近夏商更替,可视为夏商分界的“里程碑”。这也是在缺乏真实材料的情况下,用考古手段区分和界定夏文化和商文化最可行的方法。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杜毅的遗址之一,具有明显的商代早期某些阶段的都城特征和元素。

综上所述,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规划严谨、布局清晰的大型城址,其宫城遗址也是我国夏商周时期唯一完整暴露的遗址。城址是二里岗文化的中心点之一,也是“夏文化”下限研究的切入点和早期国家形成研究的重点。以此遗址为代表的商代早期,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环节。

8bd4c0eacf4cd603674addb4cfaadbd3.jpg单柱铜爵

e839aea92651b32991da73a0b9cef5fa.jpg

b9dcc1b606fa7ddcdcc20ad486242b82.jpg铜像

b2a8cb3fcf8ea9bcb82ef0e4aeb24088.jpg偃师商城遗址公园总平面图

fa23dced10fee464de4e29dfb65b6b3d.jpg偃师商城遗址2021年发掘现场

主挖掘装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

遗址发现者,历任发掘负责人和领导者,发掘的主要参与者。

段、徐殿奎、王伟、杜、王学荣、曹慧琪、张学友、黄士林、杜雨生、郑、杨、刘佳、徐、徐红、张立栋、张良仁、李志鹏。

河南郑州商城遗址

网站简介

郑州商城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古城遗址。这座城市建于大约3600年前。城址包括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住区、墓葬区、宗教活动遗迹,城市布局有明显的规划性。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郑州商城是商朝的都城,即商人的“博都”。郑州商城作为中华民族早期文明时期的统治中心,是青铜时代中国重要的都城遗址之一,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遗存和遗物,完整地反映了早期商代文明的完整形态。其中的铸铜遗址、制陶遗址、制骨作坊遗址、城市建筑基址、城市基础设施遗存、甲骨文雕刻、原始瓷器,特别是大量的皇家青铜重物,显示了早期商代文明的发展高度,代表了早期中国文明在这一阶段的最高发展水平。郑州商城商业文化的成就,表明中华文明已经到了一个成熟的、相对稳定的阶段,中华文明的形态逐渐清晰,为这个位于东方的文明体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商代以后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商业文化的痕迹一直不可磨灭,并体现出强烈的文化传承关系。

目前,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建设初具规模,对外开放。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馆计划2021年开馆。

3937fac249acc23ed6f4822bc67e255e.jpg凌渡张寨南街青铜大方鼎

0a449715fdc81c0cb2f3cc240ad6dfd2.jpg奎文灰陶洞

88948f2bdd49b2715850daf819da7a95.jpg原始瓷像

5953dd3722af08472d40a1dfae6980f9.jpg在商城宫殿区遗址中的商代二里岗上层填充了一条带有人头骨的壕沟。

79bcdecaff14ea41bb60a5e5587210b0.jpg郑州商城遗址公园鸟瞰图

主挖掘装置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遗址发现者,历任发掘负责人和领导者,发掘的主要参与者。

韩伟洲、安、宋、贾、杨树刚、曾、李、韩朝辉、刘、张松林、顾万发、刘延峰、姜楠等。

河南安阳殷墟(包括环北商城和后岗遗址)

网站简介

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古代文献有记载,甲骨文和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成为中国考古学的基石和起源。殷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阶段。系统的文字,成熟的礼仪,完备的国家治理体系,高超的科学技术,都显示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和辉煌。

殷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节点,是中华文明持续多元融合的核心,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一部殷墟发掘史,一部中国考古学史。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家从这里走出,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将考古发掘技术推向全国。殷墟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一环,为人类文明进程增光添彩。

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1928年开始发掘,10年间进行了15次,特别是在公公区和王陵区的考古发掘。1935年,殷墟获得了原内政部、教育部颁发的第一张“古物许可证”,建立了具体发掘项目的中央管理制度。1950年恢复殷墟发掘后,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至今,几乎没有中断过。在甲骨文窖藏、殷墟都城布局、手工业生产、民族聚落、城市道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港遗址仰韶、龙山、殷墟“三层”的发现在中国考古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环北商城极大地填补了商代中期郑州商城与殷墟的空白,完善了商文化的年代体系。

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壮丽辉煌的一页,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外古代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因为如此,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b1db28944495967a130e0e1e87f1dd60.jpg富豪墓出土的玉凤

fefcef7fad9c9cc84d8916164a6c7b0d.jpg墓号

26b445a610f5e1415bc4f38e8b37dfb3.jpg Oracle

董作斌、梁思勇、石、周永真、郑、杨希章、许广德、唐继根、何玉玲、牛士山、岳洪斌、岳占伟、许希泰、陈志达、刘一曼、刘仲甫、顾斐、王伟、王雪荣等。

本号刊登的作品(包括标题、版式设计、编辑添加的文字和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编辑、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转载如获授权,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