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歪歪头条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山西闻喜文物盗窃案为什么闻喜的墓这么多?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20 浏览:

山西日报新媒体综合报道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7日宣布,联合考古队在山西闻喜发现两座春秋晚期墓葬,为夫妻合葬,分葬于不同洞穴。

56fa06b27f346a4fdc4bc2c0fb137c3f.jpg陕西闻喜国商邱家庄遗址中型墓葬M1出土一件青铜礼器。(资料图)山西考古研究所供图

国商—邱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在运城盆地北端的涑水河流域。2006年,“上郭城遗址及邱家庄墓葬群”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两周内大规模遗址。

此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闻喜县文化和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上郭城遗址及其周边进行了发掘。发掘现场分为两个地点,一个位于村西北的北墙附近,另一个位于城遗址西南。目前首先在北城墙以北70米范围内发现了8座墓葬,包括2座中型墓葬和6座小型墓葬。

联合考古队现在宣布发掘中型墓M1和M8。

M1墓是竖穴坑墓,一棺一棺,木质腐朽,只留下灰痕。共有36件随葬品(套),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和石器。其中青铜器数量最多,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工具等。

这五件青铜礼器包括盖鼎、盖豆、盘子、船和哞。其中,盖三脚架的顶面呈弧形凸起,作为带有三环按钮的顶部使用。腹部上端对称附直角长方形耳,腹弧深,呈半球形平底,生有三只长兽蹄足。整体重量2330克,体积3500毫升。

M8随葬品共10件(套),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和石器。

上述联合考古队领队田说,从墓葬与随葬品的关系分析,可以推断和M8应该是合葬在不同的洞穴里。从出土器物的特征和组合可以看出,两座墓葬的随葬品都表现出春秋晚期的特征。

自1973年以来,国商—邱家庄遗址先后进行了12次考古工作,前后出土了侯洵的哞、一个人的卫队、一辆战车等珍贵文物;2018年发掘的M5001是山西同时期最大的墓葬;2020年在国商村发现的东周古城,面积40多万平方米,充分证明此地是两周的大型聚落遗址,是在晋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曲沃”的核心区。

转自中国新闻网

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闻喜文物盗墓案,闻喜为啥有那么多墓

规格高,规模大!太原新发现的西汉墓地主人可能是什么水平?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发布考古成果,考古人员在太原东山发现一处大型西汉墓地遗址。陵园内的两座古墓规模大,规格高。太原是西汉一个诸侯国的首都,专家推测可能是一位国王和他妻子的墓地。"虽然这两座古墓尚未发掘,但汉字形墓在汉代一般为王侯所用。"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常益民说。从2015年至今的考古发掘结果来看,墓地为南北长方形结构,东西墙间距180米,南北墙间距360米,墓地面积约6.4万平方米。墓地周围有一条路,和墙平行。路面宽约10米,有车辙痕迹。据山西晚报6月22日援引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官网报道,东山墓遗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街道店坡社区西。该墓为大型墓地遗址,东有太原东山,西有汾河谷。两座古墓是不同窑洞的情侣合葬,排列在南北。这些坟墓都是西朝东的“中国”字形。它们是长方形的墓葬,有东、西两座,深度接近20米。两座古墓之间的距离是163米。考古人员在两座墓葬的中间区域发掘了一个“井”形遗物,并出土了大量汉代板瓦和管瓦以及少量云纹和“贡”瓦卒。此外,考古人员还在墓地外发掘了11座汉代墓葬。异穴葬,又称同穴葬,是我国汉代墓葬的形式之一,即夫妻在两个相距较近的墓中。按照汉代的习俗,合葬可以分为“同穴合葬”和“异穴合葬”两种形式。不同洞穴埋葬的墓葬主人都是王公、王子或地位较高的贵族,而其他等级较高的墓葬很少采用同穴埋葬的形式。即使使用,也有许多房间或间隔。“葬在不同的洞穴里”是炫耀身份的象征。

山西闻喜文物盗墓案,闻喜为啥有那么多墓

经过现场勘察,太原新发现的西汉墓葬完整程度如何?西汉墓葬近日,考古人员在山西太原东山发现一处大型西汉墓地遗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最新考古发掘成果。至此,备受社会关注的太原东山墓遗址考古有了新进展。山西省考古学家历时三年的工作,从发掘出的墓地结构、墓葬形制、两座墓地建筑基址、11座陪葬墓和出土器物等方面,确认太原东山墓遗址是一座大型西汉墓地遗址。

东山墓遗址我们先来看看东山墓遗址的介绍,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街道店坡社区西。该墓位于太原东山,东临汾河谷。是一处大型墓地遗址,所以简称东山古墓。两座古墓是合葬在同一洞穴的夫妻墓,呈南北排列。北边的墓号是M1,南边对应的墓号是M2。这些坟墓都是西朝东的“中国”字形。它们是长方形的墓葬,有东、西两座,深度接近20米。陵园内的两座古墓规模大,规格高。西汉时期,太原是其中一个诸侯国的首都。在汉代,中国形状的坟墓一般用于王子。2015年冬至2018年底,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迎泽区文物旅游局组成的东山古墓考古队,历时三年,曝光面积15000平方米,摸清了该墓地的原始地貌、文化遗存的积累、发掘出的历史遗迹、发掘出的历史遗迹、发掘出的历史遗迹

目前,根据发掘结果,已确定墓地结构为南北长方形结构,东西墙间距180米,南北墙间距360米。墓地面积约64000平方米,四周有围墙,夯黄土,铺瓦。城墙距离最近的墓墙约60 ~ 70米,北墙和西北角的遗迹保存完好。此外,该墓地还有两处建筑基址,在M1墓东墙与东墓路交会处发掘出一处建筑基址,为四开间建筑,遗留有五根石柱、零星积水、明沟和大量建筑瓦片。专家分析,其性质应该是墓门或司马门。墓地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汉代瓦、管瓦和少量的“云纹”、“宫”瓦,器物有大陶罐、碗等。

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编号为跃龙台M6的墓,呈“A”字形,指向东山古墓。其墓室出土各类文物66件(组),较重要的发现有秦、秦、漆盒、竹简等。从墓葬的形制、位置、朝向和出土文物来看,可以初步判断M6是东山古墓的一座陪葬墓。其他10座汉墓形制较小,均为“A”字形墓,与东山墓的关系尚不确定。

从实地调查结果和部分出土文物可以推断,该墓保存应该较为完整,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进一步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