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歪歪头条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娱乐八卦

如何停止进食保护动物?

娱乐八卦 发布日期: 2023-03-18 浏览:

[原标题]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食人鲨和濒危植物“水母雪兔”.这些都成了一些博主视频中的“创意”成分。从“大胃王吃广播”到“好奇心吃广播”58660.88866888661

流量最高的“变味吃播”怎么管理?

一些美食博主为了吸引点击,把猎奇当成流量密码,不断挑战“审丑”底线,甚至把国家保护动物变成食材。“吃播”变得病态和“吃怪”,触及法律红线。专家指出,低俗吃播乱象已经成为困扰直播行业做大做强的隐患。网络直播行业的清洁空气需要从立法、执法、守法三个层面建立合规治理体系。

近日,美食博主“提子”烹饪水煮鲨鱼和烧烤鲨鱼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经警方鉴定,博主吃的鲨鱼确实是食人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提子”账号内的视频已全部删除,他本人也将面临相应的法律惩罚。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吃和播赛道,吃什么、怎么吃,困扰着很多美食博主。一些博主把新奇的吃播当成流量密码,一些冲撞道德红线、挑战法律底线的病态吃播行为也时有出现。“吃广播”变得病态,“吃怪”。怎么阻止?

“猎吃”滋生“吃灾”

大土龙,虎蟹,大鸵鸟.常人难以尝试的“魔鬼”食材,是“蒂子”吃播内容的标签,也成为她收获百万粉丝的流量秘密。

在短视频平台搜索“吃播”相关内容,以食材新奇为卖点的博主不在少数。很多博主还会把视频中最抢眼的食材作为视频的封面图片,并加上“百年一遇”、“全网第一美食”等极端形容词,以强调食材的特别,吸引用户点击观看。

根据飞瓜数据发布的《2021年美食类短视频及直播营销趋势洞察》,“吃播”和“创意视频”是热门美食视频内容标签中排名靠前的“爆款”元素。然而,在流量的引导下,一些以奇怪的食材为噱头,以挑战观众认知为目的的美食短视频,却酿出了一堆“吃货灾难”。

2018年,网络名人美食博主“哈开哥”在一段视频中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海湖裸鲤煮熟,被网友举报后下架。2020年7月,拥有300多万粉丝的美食博主“野食哥”在视频中采摘濒危植物“水母雪兔”,用泡面煮熟,引发网友大规模质疑,次日删除视频并道歉。去年5月,海南警方也通报了一起吃二级保护动物“法罗”的博主被依法拘留的案件。

“‘变味吃播’暴露出一些美食短视频博主法律意识严重缺失。”北京道泽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涛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吃博主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在采购食材时,他们需要关注自己的来源渠道是否合规。他们可以通过网上查询,追溯到生产商和其他渠道来检查它们,以避免选择没有水产养殖资质的产品。”周涛说。

拥挤赛道背后的交通焦虑

“作为一个blo

“以前吃火鸡面和炒米粉有2万个赞,最近还吃这些,只有2000到4000个赞。”“米粉”分析后认为,这是因为题材和拍摄手法相似的博主太多了。“大家摆个桌子,放上食物,不跟镜头说话就开始吃,粉丝数量差不多。”

“米粉”开始寻求改变。比如通过改变拍摄角度来更好地体现食物的吸引力,或者通过丰富食物的种类,一次性吃到多种受欢迎的食物.但试了几次,她觉得流量密码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记者了解到,热爱美食、吃得好是很多“米粉”这样的博主进入圈子的首要原因。为了不被淘汰,吃播博主在这条越来越拥挤的赛道上不断“出奇制胜”。

几年前,感官刺激高的“大胃王”是很多吃直播的博主引以为傲的标签。但随着相关部门对此类视频账号的限制,很多博主另辟蹊径。有的转型以逛店打卡为主,有的则不断挑战观众的“审丑”底线。

“米粉”发现,短视频平台上逐渐出现了利用大家的好奇心吃异国食材的博主,比如吃活的昆虫,生吃大块的肉。“我自己都不想吃这些东西,没必要为了涨粉而委屈自己。”

在很多博主的评论区,会有粉丝“点餐”:“XX(博主)吃了这个,想看你吃。”有博主表示,为了“固粉”,需要不断尝试吃一些新的食材。

要刹住“吃怪东西”之风,需要多管齐下

2021年4月实施的《反食物浪费法》回应了“大着肚子吃广播”,明确禁止新闻媒体制作、出版、传播宣扬吃、暴饮暴食等食物浪费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

从“肚子大的吃广播”到“味道怪的吃广播”,又出现了“味道不一样的吃广播”。如何制止这种病态的“怪吃”风?

“低俗的吃播乱象已经成为困扰直播行业做大做强的隐患。网络直播行业的风清气正,必须多管齐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家山认为,需要从立法、执法、守法三个层面建立立体的合规治理体系。

近年来,为促进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指导性文件。今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号文,明确提到网络主播要坚持健康的风格和品位,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等不良现象。

“‘低俗’的具体边界在哪里?这在法律层面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执法部门很难掌握一些‘擦边球’行为是否违法。这也是未来立法和监管必须进一步加强的方向。”孙家山说。

孙家山还建议,监管部门应建立综合执法联合机制,开展各种专项行动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清理一批黑灰产,处置一批违规账号和平台,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最近很多博主都注意到,一些涉及珍稀动物的短视频会被平台限制或强制下架。

“对于平台来说,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两种手段加强内容管理,进行信息发布审核和实时检查。”孙家山说,“博主也要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不当行为不仅会使自己在网络和现实社会中失去公信力,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记者曲实习生左)据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