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歪歪头条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未解之谜

古代悬棺的秘密 古代悬棺之谜

未解之谜 发布日期: 2023-03-14 浏览:

fe8bf966c1a4bfb354949c171d44d87d.jpg位于江西省鹰潭市的龙虎山,作为道教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尤其是随着镶嵌在龙虎山绝壁上的202具悬棺,从远处看像一幅巨大的画卷紧密相连,尘封千年的黄土被抖落,进入世人的视野,更是为龙虎山增添了一份时空交汇、宇宙无序的神秘气氛。

龙虎山崖墓位于光滑的悬崖上,深渊在下面。面对如此险恶的地理环境,古人是如何把棺材放进山洞的?崖墓中埋葬的人是什么身份?他们为什么又把崖洞当成墓地?

沉重的悬念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明?为了解开这个“千古悬棺之谜”,龙虎山旅游局甚至悬赏几十年几十万奖金,向天下有才之人征集破解方法。

98201027d23265472959a0ca166aac0d.jpg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什么是“悬棺”?所谓“悬棺”葬法,又称崖葬,并不是简单地将整个棺材放在悬崖上,而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在人死前派工匠,将棺材放在事先钻好孔并钉成木桩的悬崖上或悬崖的天然洞穴中的一种重要丧葬方式。

中国南方也有很多悬棺,中国道教发源地江西鹰潭市龙虎山上的悬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湿滑的悬崖上,随意散落着数以百计的悬棺,悬棺下是水深莫测的湍急水流。从远处看,悬棺相当壮观。

47f432e15253c84cc5dccd71f6e6f72d.jpg早在1978年,江西省就成立了考古队,对龙虎山崖墓中的悬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经过一个又一个方案的确立和推翻,在当地几个经常爬崖采药的药农的帮助下,考古队最终决定用竹子装腔作势的方式在崖洞内进行现场勘查。

爬到悬崖上后,药农们又用更多的悬棺把13号洞的一些坛子和碎片搬了出来。药农带出来的这些东西,马上被考古队成员送到文物鉴定中心进行专业鉴定。

很快鉴定结果下来了。第13窟的悬棺很可能是一具家族悬棺,其主人是生活在距今2600多年历史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越人。现在他们生活在龙虎山一代,遇水而安,择水而居,被水所葬。

虽然崖洞里的人的身份已经被破解,里面的场景也不再神秘,但更深层次的疑问也随之而来。放置悬棺的地方四周是极其陡峭湿滑的岩壁,上面是龙虎山的顶峰,下面是距离水面几十米甚至一百多米的水面和山谷。

那么在生产水平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把这些轻则300斤,重则1000斤的棺材放在这么高的悬崖上,千年不动的呢?

120bbe3fe406b115a8ee99195bec3264.jpg在考古队的不断思考和实验下,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答案。1997年,龙虎山旅游集团拿出30万元作为奖励,向社会征求解决方案。

重赏之下,天下精英齐聚响应,大家脑洞大开,纷纷想出解决之道。旅游局收到的信件从未断过。当时众说纷纭,但似乎总有点达不到合理的解释。直到旅游集团将奖金提高到40万,也没有得到准确合理的答复。

为了进一步探寻答案,揭开“悬棺之谜”,有关部门再次成立相关小组,走访民众,咨询民间专家,只为寻找一点线索。经过深入探索,队员们终于从一位祖祖辈辈生活在龙虎山附近的老农那里得到了一点启发。

010年至3500041989年,同济大学负责古机械研究的陆景炎教授,根据老农提出的“古鲁”,在参考文献和上周时期记载的“天车”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模仿古代吊装的方法,并亲自在龙虎山指挥野外作业,用天车将一口重达200公斤的棺材吊到洞口,然后负责吊装的人找准时机。这项实验的成功当时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是,实验没多久就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崖壁上有那么多悬棺,而崖顶龙虎山山顶上却没有留下固定滑轮的痕迹,即使是风吹雨打日晒留下的痕迹,经过风化侵蚀,也不可能如此干净。

会不会是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古人拥有比现代更先进的科技,让咕鲁可以在山顶自由活动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悬棺之谜虽然解开了,但似乎越来越失落,解谜活动只能进一步开展。

2013年,这个被追踪了几十年的谜团依然没有解开。龙虎山景区旅游集团甚至将奖励奖金提高到百万元,提出论文已在省级报纸或重点高校发表;(二)有两名以上古文化研究相关人员的推荐信或者签名;本文提出的论点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特点,具有实用性。

现场指挥人员操作这三个要求,向国内外全世界的人提出以下问题:——棺材是怎么上悬崖的?他们为什么选择崖葬?如果回答成功,经得起推敲,奖金就发了。

a71bfcee87eba312a442b28ce92ee958.jpg从巍然屹立千年、蜿蜒万里的长城到不用一根钢筋一颗钉子,用猎鹰结构建成的故宫,再到至今未被破解的龙虎山悬棺,古人的智慧总是一次次让世人惊叹。

面对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我们有太多的谜团需要解开。在让我们惊艳的古建筑和遗迹面前,除了好奇和探索,我们只有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