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歪歪头条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福建活人墓 江西发现46名女青年合葬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13 浏览:

1986年,一群考古学家惊讶地睁开了眼睛,因为在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搬动的棺材里有两具栩栩如生的尸体,一具是娇小的女尸,一具是高大的男尸。

事实上,考古学家对棺材里的尸体并不感到惊讶。真正让他们惊讶的是,棺材里的两具尸体保存完好,面色红润,甚至连手上的血管都清晰可见,甚至连女子的头发都没有变化。

c50eedb14f7f99bf6e7a063572576c46.jpg图1

不得不说,太神奇了。时代变了。这两具被发现的尸体一点都没变,真是令人惊讶。与此同时,这两具尸体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波动,许多著名的考古学家都来参观过。

这时候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两具尸体多年后没有腐烂变成一堆骨头?

反而没有丝毫变化。为什么?

他们的身份是什么?考古学家如何推测男女之间的故事?在了解这些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具被发现的尸体是什么。

什么是古尸?古尸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干尸和湿尸两种。

首先,我们来看看木乃伊的形成。古代有两种形成木乃伊的方法。一种是人造木乃伊。这个处理方法很简单。人死后直接解剖,然后取出部分内脏,再将融化的松香灌入体内。最后一步,用浸过松香的布包裹全身。

7aab300ae1b04f9b799bdae33cd65fee.jpg图2

其实这种做法在古代是很常见的,比如在古代的埃及王国,当他们的长辈或者有权势的人去世了,他们就会用这种方法来保存尸体。

另一种形成方式是自然木乃伊,其主要形成与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要形成自然木乃伊,气候条件必须非常干燥,降雨量非常少,对地形的要求也非常高。

尸体只需要盖上羊皮或粗布,再压上一些沙子,做好封棺工作,就可以形成木乃伊了。当时在新疆发现了这样一具尸体,就是大家熟知的楼兰古尸。

二是湿尸。湿尸和干尸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干湿两个字。第一,如果要形成湿尸,必须将棺材深埋土中或者直接浸泡在棺液中,这样才能保证尸体表面始终湿润。

267e2991643bd908da4a010ec4d94682.jpg图3楼兰谷

中国考古学家曾在清代发现一具湿尸。尸体刚出土时,面色红润,衣着华丽,在当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今天要说的两具尸体也是非常典型的湿尸,出自宋代。

食堂装修,古墓被发现。正是在1986年8月,福建省福州市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即某学校计划在暑假期间对学校食堂进行改造,但在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挖开土地后发现了一口沉甸甸的棺材。

工作人员看到棺材的时候非常害怕,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还好施工队负责人反应太快。他立即向学校领导说明了情况,同时为了保险起见,他告诉了当地文物局,希望他们能派一些考古专家来查看一下。

文物局一听说古墓,很感兴趣,马上号召考古学家去这所学校一探究竟。当考古负责人郭林怀着焦虑和激动的心情来到工地时,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因为在路上,他一直担心工人们会在挖掘的过程中破坏棺材,所幸的是,棺材没有被损坏。

ad0e3c16b15ac7fe80e7dc1f5af4f217.jpg图4

郭林观察后说:

“根据我以往的考古经验,我认为这很可能是一座陪葬墓。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棺材,应该还有棺材。”

当务之急是找到另一口棺材。几个小时后,考古队发现了另一口棺材。

这时,有人认为应该当场打开棺材,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带回实验室再打开。毕竟当时是8月,是福建最热最潮湿的时候,很容易影响棺材里的原始人尸体。最后,在大家的讨论和郭林的反复考虑下,决定将这两具棺材搬进实验室进行研究。

于是郭林让建筑工人用起重机把它吊起来,但第一次没有成功,因为棺材里的东西太重了,这让考古学家对两个棺材里的东西很好奇。

所以郭林叫了另一台起重机来工作。与上一台相比,这台起重机能承载更重的东西。这一次终于成功了,两个棺材被成功吊起。

在这两具棺材被运回实验室后,郭林带着一些考古学家在墓地周围进行了调查,试图找到一些可以证明这两个人身份的东西或墓碑,但令他们惊讶的是,他们只找到了一些随葬品和一些丝绸和旗帜。

9c48bc1153d81967b7218fd9409a9192.jpg图5

于是他们把所有东西都带回实验室,打算带回去慢慢研究。

随葬品丰富,墓中尸体保存完好。首先,考古人员在薄条幅上通过岁月推断出两具古尸埋藏的年份,即公元1235年,南宋端平二年。

另外,和他一起陪葬的这些东西极其珍贵,可见这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因为,在这座古墓里,有400多件随葬品,每一件都非常精美。

还有很多当时宋代女性喜欢用的胭脂水粉。可以看出,这两具被发现的尸体在过去一定是非常高贵的。

在检查了这些陪葬品后,考古学家打算打开这两个棺材,看看里面的尸体现在是什么样子。

谁知道,随着棺材的慢慢打开,里面不是一堆白骨,而是很多液体,充满了棺材的内部。如果要继续开棺工作,就必须排出棺材里的部分液体。

结果考古学家齐新一起把棺材里的一部分液体抽干了。随着液体的减少,两个栩栩如生的尸体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

2089c5b165fa9deee1d4831603006895.jpg图6

不得不说,这两具尸体让在场的考古学家都大吃一惊。这两个身体的脸不仅很红润,皮肤也很有弹性。

这些对于见多识广的考古学家来说并不奇怪。真正让他们惊讶的是,这两具尸体的血管被考古学家用放大镜观察后发现,它们的血管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破坏,而是非常清晰。

经考古人员反复比对,确定两具尸体为湿尸。不得不说,这两具尸体的出现,丰富了我国的考古文化。

一具古尸保存完好有三个原因。这时,一位考古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他觉得尸体可以很好的保存,不仅仅是保存湿尸,还有很多辅助手段。毕竟福州的气候非常潮湿,保存起来非常困难。背后的保存方法绝对不可能这么简单。

听完考古学家的话,大家都点了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71947676e3d901310b1702b9ddd383bf.jpg图7

首先,考古学家测试了棺材里的液体。检测结果显示,棺内液体主要由汞组成,男性棺内棺液中汞含量相对较高。经过换算,男性棺木中的汞含量占比高达每立方米13.6克。女尸的棺椁中,汞含量的比例比男性棺椁要少得多。

同时,专家在对男尸进行检查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在男尸体内发现了很多发亮的东西,呈点状,有时甚至不断流动。经检测,发现男尸体内流动的液体是水银。

相信大家对汞并不陌生,汞又叫水银,毒性很强。只要被人服用,就可能致命。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我们都会谨慎对待水星。

此外,考古专家发现,女尸手持一把扇子,一半在外,一半在内。水银里的风扇完好无损,经过多年的变化和打磨,外面早已变了样。

所以这也说明了尸体之所以会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与水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尸体之所以能保存下来,也得益于这座墓的建造方式,其采用的主要建造方式是三石墓。

7d3407a76e61971e0661876b5d0953fd.jpg图8

这种建造方法是在墓地顶部覆盖一层土石,这样可以防止盗墓贼盗墓。

死亡的奥秘,人生经历的奥秘,还有一点知识。在这些古尸的保存方法调查完成后,又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了专家们的面前,那就是这两具尸体的死因之谜。

毕竟墓中两人死时年纪都不大。男的大概40岁左右,女的大概比这个男的小一点。

起初有专家认为男墓主人的死因是因为汞中毒,其实不是,因为男尸的脸上没有痛苦的表情,而是很安详。

所以,体内的水银极有可能是一个人死后,周围的人为了保存尸体,把水银倒进了他的体内。

8dc91575547387725c489c9ef60f5717.jpg图9

既然不是水银,那是什么?这时,一位考古学家从随葬品中发现了一块写有文字的薄绢,上面写着

“昔日同竹为凤,未来风云有趣。

军民咸贤,赏罚分明,善于用人。

忠厚老实,莫宛氏,赦养三军。

军民含泪捧杯送走,没有祝福等待俊男消失。"

通过这薄薄的帛书,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出这个男人可能是一个赏罚分明,带兵打仗的正直将军,因为1235年,蒙古军队正在入侵南宋,所以这个男墓主人很可能是皇帝派来平定战争的将军,还有一个东西可以证明这个男人的身份非常高贵,那就是男人身上的一条腰带。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男墓主人的腰带上有很多白色粘稠的东西。经检验发现,这些东西原来是因为死后皂化。这些白色物体表明男墓主人死亡时的脂肪非常丰富,因此排除了死亡的可能性。

专家检查后发现,该男子身上有多处伤痕,可能是他在战争中英勇作战留下的。真正的致命伤来自脊椎,极有可能是在战场上造成的。

男墓主人死后,毕竟是高级将领,想把尸体带回老家,就往尸体里倒了些水银保存。

9763fcc1efb05ac7742f4b901ba16076.jpg图10

而女尸极有可能是高级将领的妻子,因为那薄薄的丝绸上写着一首诗。

“就像早去黄阁,雨中总无所思。”

不得不说这句话充满了女方对男性的向往。

所以,女子的死极有可能是因为丈夫的突然离世,过度悲痛,导致她茶饭不思就离开了人世。毕竟那个女的身高只有145 cm左右,身材很瘦,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所以,这个女人很有可能是死于悲痛。他们相继去世后,家人将他们葬在一起。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对夫妇的名字,但从墓中的陪葬品可以看出,他们的身份绝不是普通人。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对这对夫妇的死因和身世众说纷纭,但一切都将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历史就是这么神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才能知道它的奥秘。所谓历史,是为当代人类写的故事,也为人们提供了人生经验,但历史永远停留在某个时间点,一去不复返。

福建活人墓地,江西发现46名妙龄女子合葬墓

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奶奶的尸体千年不腐的原因是什么?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2000多年前的女尸。仿佛刚刚入睡,被称为“东方睡美人”。她的外貌保存完好,全身湿润,皮肤完全被覆盖,一些头发残留,手指和脚趾的线条清晰,肌肉仍有弹性,一些关节可以弯曲,血管清晰可见。这一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辛追复原)这位“睡美人”就是辛追,西汉长沙国侯辛夷之女,嫁给长沙丞相李沧,死于公元前168年,时年50岁左右。2000多年前的尸体依然栩栩如生,这是我们现在的技术做不到的,更何况是古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辛追的身体千年不腐呢?第一,神奇的棺材液。考古人员在辛追的棺材里发现了大量红色的棺液,完全覆盖了辛追的尸体。据专家分析,棺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其中含有朱砂。朱砂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除了朱砂,棺液里还有砒霜和水银,还有其他不知名的中草药。这些混合物有杀菌的作用,可以防止尸体腐烂。棺液是保持尸体不腐烂的基本因素。

第二,辛追死前吃了很多丹药。在古代,人们,尤其是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为了追求长寿而服用一些药丸。辛追死前服用了大量含汞的丹药。这种丹药对人体有害,会慢慢渗入骨骼。因为水银的不断积累,辛追的尸体可以保存很久。第三,辛追的墓非常密闭。辛追的墓很深,高出地面20多米。墓室分为四层,第一层是墓室的封印,非常严密。第二层是夯土,厚度16米。第三层的主要成分是白膏泥,具有很强的防腐作用,能有效阻断墓内外气体的流通,隔绝水源,防止细菌进入墓内。第四层,棺材里装的是30多厘米厚的木炭,约1万斤。木炭具有良好的吸附功能,不仅能防潮除湿,还能有效杀灭细菌,防止细菌滋生。

经过四层有效的保护,辛追的尸体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阻隔了空气和水的内外流通,很好地保存了尸体和墓中的随葬品。适宜的温度和干燥的环境。为了保持尸体不腐烂,除了防腐液和密闭的环境外,还需要有合适的恒温和干燥的环境。马王堆一号墓发掘时,墓室温度在0.——4度之间,整个墓室非常干燥。第五,辛追的棺材木有抗菌作用。追墓用的棺材全部采用粗大的杉木,70块木板全部采用整块木板,通过榫卯技术连接,不用一个铁钉,所有的接缝都贴合在一起,有效阻挡了空气和细菌的进入。据专家考证,辛追的棺材是一种杉木木,能渗透杉木精油,挥发后有防腐杀菌的作用。而且木材厚度超过30厘米,形成了抵御细菌的第一道防线。

(辛追墓出土文物)第六,辛追墓没有被盗,也没有盗洞。因为辛追墓采取了很多防腐措施,保持了特定的环境和温度,所以我们今天还能看到2000年前的这种美。

福建活人墓地,江西发现46名妙龄女子合葬墓

考古发掘夫妻合葬墓,为什么一男一女挤进同一个棺材?中国有句古话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其实这两句话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政治中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如果国家的政治当局不愿意努力,那么人民很可能受到迫害和镇压。人们一提到落后挨打的故事,就会想到满清政治。其实除了满清政治,还有北宋。历史上最屈辱的北宋时期,不得不算靖康之耻。

当时整个北宋皇室和朝中一些重要大臣都经历了靖康之耻。虽然赵构后来逃往河南,建立了南宋政权,但他不敢继续与将士对抗,这也与靖康之耻的心理阴影密切相关。1988年,我国考古学家在黑龙江省发现了一座古墓,但这座古墓的规格非常豪华。

考古学家的初步鉴定结果是,这座古墓肯定不是汉人的祖先。但根据地理位置和墓志的一些文献记载,最终推测这座古墓很可能是晋人祖先的葬身之地。12月,考古学家在这座令人惊叹的贵族墓穴中发现了一口棺材,里面埋葬着一男一女。

如果从古代的埋葬礼仪来看,即使是普通人家,埋葬祖先时也会遵循一人一棺的墓葬规格,更不用说规格向上、豪华的贵族墓葬了。所以从这个现象也可以看出这个墓还是挺有故事的。在他们合葬一口棺材之前,墓的主人发生了什么?

1989年,终于,通过科学考证,考古学家确定,该墓的男主人,实为晋代左丞相万延闫,其地位可以用万人以下一人之高来评价。但万艳艳其实经历了靖康之乱,事后她讲了一个和北宋赵金谷公主的故事。

1127年,金朝禁止北宋中央集权,发动了针对北宋部分统治者和朝中大臣的靖康之乱。对于整个北宋政权来说,那是一段极其屈辱的历史。朝中从皇帝到大臣,人人都被金朝人踩在了地上。但赵金谷这位公主,后来被晋朝的万艳艳所看重。她不仅经常带着它去一些重要的场合,还把它据为己有,再也不还她的自由。

当时赵金谷被俘时,万燕燕49岁,赵金谷30岁。如果以历史时间来推测,赵金谷死时只有40岁左右,万燕燕死时61岁,那么墓中随棺随葬的女子很可能就是赵金谷。考古学家在这里研究时,不能不感到震惊。

因为万燕燕死后,赵金谷是被别人殴打毒死的。所以赵金谷死的时候,她也沦为陪葬品。仔细想想,这个结局虽然是赵金谷个人的悲哀,但也反映了整个北宋政权的腐败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