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13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西藏考古新发现汇报会,通报了西藏四大考古新发现的研究成果。
西藏四大考古发现涵盖旧石器时代荒野遗址、史前聚落遗址、建筑与墓地综合遗址、吐蕃时期的一处墓地,时间跨度数万年。
一、切格遗址
切格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尕尔县,是一处全新世早期旧石器时代的荒野遗址。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切格遗址出土的船形石芯
切格遗址考古发现了连续的地层堆积,出土了5000多件遗物,包括大量的石制品、少量的动物骨骼和烧过的石头,以及火坑、灰坑等遗迹。在其中一个石制品密集分布的地区出土了2000多件遗物,推测是古代人制作石器并就地掩埋的遗迹。发现石屑业和细石叶业是两个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古代人类在这里至少经历了两次重复的占领过程。这种石器组合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境变化和石器技术创新对古代人类适应高原过程的影响、驱动和文化响应。
仍怀疑与切格现场用火有关。
切格遗址是西藏西部第一批系统发掘的史前荒野遗址。是青藏高原腹地罕见的地层堆积清晰的史前早期人类活动遗址,填补了8000年至10000年前青藏高原腹地史前考古文化的空白。
二、马布鲁遗址
马布鲁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是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2020年至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大学文物保护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共同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工作。
马布鲁遗址发掘的石棺
考古发掘马布鲁遗址10座墓葬,以及火坑、灰坑等人类生活遗物,出土石器、陶器、骨器、蚌类饰品、滑石珠、玉管珠等遗物。有石棺墓和竖穴坑墓。葬式主要有俯仰式、直肢葬、二次剔骨葬和疑似“群葬”三种,按形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陶器的装饰图案主要是雕刻图案,还有戳纹、浮雕图案和划痕图案。技术风格与同时期横断山区遗存相似。
马布鲁遗址代表了一种新型的考古文化,对于确立西藏史前考古文化序列,探索人类适应寒冷缺氧的极端环境过程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格布苏遗址
格布赛路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是一处距今3600年至2100年间,有建筑和墓地的综合性遗址。2017年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对该遗址进行了持续的考古工作。
格布塞鲁遗址出土文物
格布赛路遗址考古发掘包括20座墓葬、4座石质遗存和1座石墙。墓葬分为早晚两个时期。第一期为距今3600年至3000年,以石墓为主要埋葬方式,随葬有小型彩陶壶、珠子、青铜饰品和石器。第二阶段,距今2700年至2100年,以洞穴墓葬为主,类型多样。埋葬方式包括侧弯肢葬
格布赛路墓地规模宏大,遗存多样,年代跨度长,文化内涵丰富。一期遗存反映了畜牧和狩猎经济文化,与新疆同时期墓葬关系密切。二期遗存具有明显的地方考古文化特征,该类型遗存在香泉河中游地区广泛存在。格布赛路遗址的发现,对研究香泉河流域的人口交流与迁徙以及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第四,当雄公墓
当雄墓地,位于拉萨市当雄县,是吐蕃时期的墓地。2020年至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当雄墓地发现的密封土中的石质遗存
当雄墓地共发现土葬墓52座,已发掘14座。大型墓葬包括竖孔石墓和圆形穹顶石墓。小型墓葬包括石墓和石墓。坟墓周围有一堵用石头和碎石筑成的墙。埋葬方式以剔骨二次埋葬为主,动物祭祀较为常见,主要有狗、马、牛、羊等。出土了300多件(套)金银器、金块、青金石、玛瑙、青铜器和纺织品。碳14年代测定显示,该墓的年代为7世纪至9世纪。
此次发掘是近年来西藏首次对吐蕃时期大型密封墓的官方考古发掘,进一步揭示了吐蕃文化的丧葬习俗和制度。同时,墓葬中出土的石质黑白围棋、漆器残片、纺织品等遗物,显示出与中原文化的密切联系,是各民族交流交往的重要展示。
(央视记者田云华张艳红李来)
推荐阅读
才艺美少女【小童叹气 】纯天然坚挺大奶,一线天粉鲍,全裸
才艺美少女【小童叹气 】纯天然坚挺大奶,一线天粉鲍,全裸弹吉他,道具自慰
2025-05-08
【丝足狂喜】推特28万粉丝国产原创丝袜足交博主「酥小强」
【丝足狂喜】推特28万粉丝国产原创丝袜足交博主「酥小强」付费私拍 线下专约素人模特足交抚摸调情
2025-05-08
专约高质量长腿丝袜外围、良家、女模特
专约高质量长腿丝袜外围、良家、女模特
2025-05-08
调教连体情趣极品女神 足交口交啪啪一气呵成
调教连体情趣极品女神,足交口交啪啪一气呵成
2025-05-08
极品双女模酒店私拍女体艺术,射影师和助理受不了,结束后
极品双女模酒店私拍女体艺术,射影师和助理受不了,结束后上演4P大乱斗
2025-05-08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