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歪歪头条网站,我们将带您了解更多奇闻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
看新鲜资讯

首页 >奇闻异事

云南抚仙湖的底秘 神秘的云南抚仙湖

奇闻异事 发布日期: 2023-03-11 浏览:

3c65dadbd9f5ec266c8d99ac2f7f5be2.jpg如果说湖泊是地球的眼睛,那么抚仙湖的美丽、迷人、纯净,让它格外引人入胜。很多去过抚仙湖的外地人经常用“处女湖”、“情人湖”来赞美她,而当地人则用“母亲湖”来表达对她的敬意。她不仅是澄江在自然、气象、土产、生活意义上的灵魂,也是周边各县的灵气。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距昆明60多公里,湖面面积216.6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三大湖。抚仙湖容量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和6个洱海的水量。最深处155米,平均水深87米。它是云南省第一个深水湖泊。除了中国东北长白山的天池,抚仙湖是中国已知的第二个深水湖泊。抚仙湖一直让世人觉得极其神秘,让人对宝藏产生遐想。在澄江、江川一带,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抚仙湖在古代是一座大坝,大坝里有一座辉煌的城市。一场洪水把这个大坝淹没了,繁华的城市沉入了水底,所有值钱的东西也沉入了水底。历史上抚仙湖地区经常出现类似传说的“沉湖事件”,但原因据说是地震。对此,《江川县志》年多有记载,如“明洪武十年,江川地震,明兴湾子沟有一独家村,因地震坠湖”;“清乾隆十七年江川地震,秦家山抚仙湖周边出现大量湖泊,最多的有23户”;“抚仙湖岸边的冯家湾有个村日,它的村子把圣宫门口的原石岭封闭起来,这样可以防止海浪冲刷天河。1913年4月12日中午,石脊突然一响,声音很大,冲出一道黄烟墙,向湖的东南方向去了。农民们看了看,石脊陷在湖里,旁边有个大坑。”那么,历史上真的有一座繁华的城市在一场大地震中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把桑田变成了大海吗?更多的人相信,既然整个国家都沉到了湖底,那么水下一定有无穷无尽的宝藏吧?

bb33d115cbdc6910face170d62d766db.jpg神秘的抚仙湖人的怀疑不无道理。千百年来,抚仙湖的确充满了神秘。很多神秘事件都是信仰史的记录,让人不由自主地相信,却又无法用科学解释。0755年至79000年,有一段非常详细生动的记载:“清咸丰九年六月,我有一天早起,忽有飓风吹来,然后浪山耸立,声如雷鸣,几乎把天下颠倒。我很惊讶,莫名其妙。大约一小时后,风平浪静,海面如镜。又过了几天,只见尖山对面的抚仙湖深处,两匹灰黑色鬃毛尾巴的马,跃出海面,马蹄不停。两人都快马加鞭向孤山奔去,到达山脚,突然又跑了回来。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三次,他们仍然不是来自他们原来的地方。到第二天,三天,等等。远处和湖畔乡村的每个人都看得到。尖山守备将另行报告此事。”当时回民起义攻占澄江府城,试图打通南路,与滇南回民叛军会师,准备进攻江川。江川政府认为抚仙湖中的海马是“夺旗”之兆,江川地方勇团首领立即率兵到尖山,以为是好兆头,一定会夺旗,于是麻痹大意,落入回民起义军乃至三军覆灭的阴谋。抚仙湖有一只“海马”,据说有鼻子有眼,时间地址证人都在。很多湖边的农民都见过这种像海马一样的动物。据说在抚仙湖水位很低的时候,在很浅的地方露出的石板上可以看到直径8 ~ 15厘米的孔洞,看起来就像马蹄印。人们猜测这是海马体的足迹。然而,这个“海马”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正的解释。况且1991年10月24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十七,恰好是“初霜”日。抚仙湖旁海口村的张玉香等人驾着小船在湖中捕鱼。第二天凌晨一点左右,狂风暴雨,大雾弥漫,天空漆黑,渔船剧烈颠簸。每个人都非常惊讶和害怕。突然,湖里出现了一个发光的大圆盘。浮出水面后,圆盘像光环一样在空中旋转,非常耀眼。过了一会儿,这种气场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大雾,人们分不清光晕消失的方向。奇怪的是,暴风雨来临前,他们的渔船明明在抚仙湖,离岸边很远,但当雾气散去后,渔船已经安全停靠在岸边。他们面面相觑,仿佛做了一场梦,在湖边醒来。湖面升起的这个光晕是什么?为什么他们的船会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从湖中到了湖中?另外,抚仙湖还是航空禁区。抗战时期,一架人民党飞机执行任务返回昆明呈贡机场时,飞行员明明看到了机场的跑道,并与机场园区地面取得了联系,飞机却偏离了航线,撞上了抚仙湖边的虎山。飞行员没有时间采取任何措施来摧毁飞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军一架军用飞机飞越抚仙湖时,仪器突然失灵,飞机失控坠入湖中。导致这两架飞机坠毁的原因还不清楚。

gv0grwnn0dm.jpg湖底古城神秘事件的初步研究,自然让人想到抚仙湖的深底:海马、亮晶晶的圆盘、不明原因的飞机失事,是否都与湖底有关?然而,抚仙湖下有千年古城的传说越来越不胫而走。有人说,风平浪静的时候,在湖上航行还能看到城墙。有村民说,澄江县原来不叫澄江,原来叫合阳县。据说合阳县的县城在南方,不在北方,也没有抚仙湖。当时县衙门口有一对大石狮子。有一天,一个疯道士满街跑来,大喊:“狮子红了眼睛。说说水晶宫吧!”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疯子,所以对他喊的话不这么想。但是没过多久,石狮的眼睛真的红了,整个合阳县城开始下沉,水也上来了。有一对老夫妻,除了一头猪,什么值钱的都没有,老夫妻就把猪捆起来,拉到北方,但是他们往哪里跑,水就跟到哪里。这对老夫妇跑到一个小池塘边坐下来。奇怪的是,水在他们身后停了。原来的县城永远消失在水下。水下真的有古城吗?1992年,科学家在云南澄江抚仙湖附近发现大量水下人工建筑遗迹。2001年夏天,当地有关部门开始了对抚仙湖水下古城的首次科学考察。至此,“抚仙湖底有水下奇迹”的说法正式浮出水面。根据附着在古城上的贝壳和留下的陶器等珍贵文物,科学家初步推算出这一奇迹发生的日期至少在1750年前左右,说明这座面积接近著名的“庞贝古城”两倍的“水下古城”已经在水下安静地沉睡了数千年!发现这么大的水下古城,在国内还是首例。2006年6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长柱、云南大学考古系教授李坤生等专家考察了抚仙湖,再次对重大发现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得出了这座古城是人工建筑群的审慎结论,并初步断定F区的一座建筑是祭台。但是是哪一年谁离开了这些建筑?是什么原因导致它在水下安静地沉睡了几千年?它的存在和消失,就像契丹王国的灭亡和楼兰城的突然消失一样,成为历史留给现代人的难解之谜。目前已探明的古城遗迹面积已达2.4平方公里,主要建筑有8座,其中两座高大的台阶式建筑和一座圆形建筑最为重要。其中一栋高大的阶梯式建筑分为三层,底层宽60米,二层宽32米,顶层宽18米,整个建筑高16米。从声纳扫描图可以看出,它的步伐非常整齐对称。另一座阶梯式建筑是最宏伟的。它由五层组成,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第三层和第四层坍塌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21米,类似于美国的玛雅金字塔。每一大步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第一个大台阶从底部直上而下。此外,两栋楼之间还有另一条长300多米、宽5 ~ 7米的石板路面,由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石板上可以发现各种几何图案。在另一个区域发现了一个底部直径37米,南面高的圆形建筑,可以隐约分辨出台阶。建筑北面坍塌严重,东北面有缺口,形状类似古罗马斗兽场。专家认为,这座高大的阶梯式建筑很可能是一座祭坛。它们的主人会是汉代程玉瑗的居民吗?公元前106年,西汉在抚仙湖建立了豫园县,但豫园古城却神秘地消失在地球上,史书上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出土了大量的古滇青铜器

这说明祭奠活动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经非常重要,那些高大的台阶式建筑就是古代祭奠活动的遗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些青铜扣上所绘的圆形阶梯建筑图案,与水下发现的圆形建筑形态几乎一模一样。青铜器上的圆形台阶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一层十余人,二层三四人坐在台阶上观看斗牛或其他表演。据分析,水下圆形建筑是扣纹的原型。湖底的高楼与青铜器上的图案相似,似乎不是偶然。考古学家发现,古代云南人的建筑主要是柱式建筑,这是一种用竹木制成的建筑,底部悬空,然后修墙。所谓海马的足迹,应该是插竖树的杆柱建筑的基础。那么这个水下的古城会不会是豫园古城吧?目前没有直接的答案。只能说,抚仙湖的水下奇迹一定和古滇文明有直接联系。

fc9670523996df8230864c990d4665a8.jpg李家山宝藏抚仙湖西侧有一座很普通的小山,就是现在著名的李家山。李家山位于江川县城以北约15公里处。它是星云湖畔多益山的一个分支。山势为东南向,海拔1778米,从山脚到山顶高差约60米。附近的老人常说,李家山曾经是古战场。诸葛亮在那里领兵打仗,死了很多将领和士兵,留下了很多尸体和武器。这种代代相传的说法,让千百年来人们对李家山感到神秘。以前,李家山到处都是植被、坟墓、野生动物和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些人偶然在山上发现了一些青铜器和玉饰,却认为既不能吃也不能用。他们只是以为确认了古战场,抛弃了他们。1965年9月,人们响应“农业大寨”的号召,在李家山上挖出了一批青铜器。村民们把这些“东西”像柴火一样分成几份,扔在一个篮子里回家。然后当成废铁卖给供销社两三元一公斤补贴家用。好在供销社一个收废品的工人,对文物有一点基本的了解。他觉得很可能是文物,马上告诉了县文化馆,县文化馆又告诉了省博物馆。但那是在“文革”前夕,人们忽略了这样一件事。第二年,农民又“打”李家山,挖出了更多的青铜器,被恰巧参加江川“四清”运动的张曾祺得知。张曾祺毕业于北京大学,分配到云南省博物馆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赶到了现场。看到那些青铜器,北大历史专业的高飞很惊讶。他立刻断定这是一个古代墓地,埋着许多无价的文物。张老师赶回江川,打电话寻求庇护。那些发掘出来的文物,以三四元一公斤的转让价格,交给了省博物馆。1972年,文物发掘被提上日程。1月18日,张曾祺被任命为组长,进行正式发掘。发掘工作于当年5月中旬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期间因春节等因素被叫停过两次。实际工作历时两个多月,共发掘战国至汉代古墓27座,出土文物1300余件。当时前提很艰苦,发掘队的老师都住在当地农民家里,发掘出来的文物存放在生产队干部家里。发掘队一走,文物就全部装箱,运到省博物馆收藏。1973年,云南省博物馆举办“云南省青铜文物展”。博览会会徽为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在展出的文物中,李家山出土的文物占了一半以上。1991年夏天,李家山下的温泉村邀请玉溪地矿局区域调整队到李家山上指导硅矿勘探。村民挖了一个探矿槽,一个探矿槽直通李家山顶,路过山顶南端。一座中型古墓被曝光,文物哄抢随即发生。经县文物管理所多次查询,追回了部分流散在民间的文物。以后一直有“要抱金娃娃,要在李家山上挖”的传说。当时人们对文物价格的熟悉程度无法与文革时的第一次发掘相比,李家山也不时发生抢劫事件。古墓保护引起了县里的重视,相关专家对李家山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认为李家山还有很多其他古墓。1991年12月19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张新宁带领由省弧组成的联合发掘队

到1992年1月,已清理古墓58座,发现文物2000多件。数千件出土文物被装箱堆放在山脚下一栋没有任何安全设施的楼房二楼的一个房间里。为防万一,1992年1月15日晚,一位县委副书记带领县公检法部门20多名民警,全副武装,饭后赶到李家山,将装箱的文物锁好,贴上县人民机关的封条,装上警车,连夜押解回县城。张新宁认为,李家山出土的铜鼓和高规格青铜器如此之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肯定地说,李家山是古代云南的皇家墓地。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证明,李家山的滇王墓葬时代从战国末期一直延续到东汉初期,李家山从战国末期开始进入青铜文化的繁盛期,大量的随葬品和高质量的墓葬层出不穷。东汉初,李家山仍有不少大型墓葬,出土的青铜器也保留了原始滇国的风貌。这充分说明云南的统治者是从李家山开始的,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把云南的中心移到了石寨山。西汉中央王朝灭滇国时,滇王残余退守李家山,直到最后一个华夏王朝的后裔实行郡县制,取代了滇王政权。1992年3月,李家山的发掘工作告一段落。4月,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李家山发掘工作进行验收。7月,放在县档案馆的李家山出土文物被搬到县人武部办公楼整理。1993年1月17日《江川县志》头版报道了江川李家山二次发掘被列入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年初,国家决定第三届中国文物精华展首次在上海举办(第一、二届在北京故宫举办),近200件文物将在世界范围内展出。李家山的15件文物被指定在云南展出(包括6件编钟),几乎占所有展出文物的10%。为了把李家山文物留在江川,江川县委决定修建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李家山博物馆于1993年底破土动工,1994年秋建成开放。李家山出土的200多件文物被展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青铜博物馆。在世界县级博物馆中,它是收藏文物最多、价格最高的博物馆。这里已经成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人们去江川必去的地方之一。“牛虎铜案”是李家山青铜器中最有价值的文物。它长76厘米,高48厘米,重30公斤。在当时,它是古代云南贵族宴饮或祭奠时切肉、捧肉的豪华工具。青铜盒是基于一个站立的大牛的四条腿,牛的背部呈椭圆形。一只老虎扑向牛尾,盯着圆盘,一只悠闲骄傲的小牛横立在它的腹部下。整个铜案构思巧妙,造型优美,重心稳定,大小和谐,动静结合,成功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实用效果的完美结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格。1999年,牛湖铜案赴美巡展,保额达到1000万美元。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江川这时成立了李家山古墓群警卫中队,在山顶设有警卫室,在山西南部设有警卫台,配备了得力的警卫人员,日夜在山上巡逻,并有足够的枪支和通讯工具等。并在山上和山下构筑了联防体系。至今,在抚仙湖地区,每当打雷闪电时,李家山就遭到雷击

云南抚仙湖湖底秘密,云南神秘抚仙湖

抚仙湖下的水下古城发掘出了哪些宝藏?关于神秘的抚仙湖有很多神话,包括鱼,而且鱼还不小。这来自于抚仙湖一直存在的水怪传说:有人在乘船穿越抚仙湖时,遇到了风暴和海浪。不远处,他看到一个像船一样的东西。他仔细一看,是一条大鱼的背。当然,笼罩在抚仙湖上空的谜团远不止于此。

抚仙湖最大的谜团,与神秘的古滇王国有关。战国中期出现的古滇国,在司马迁《中国文物报》年也有记载。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古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存在了约390年,最终于东汉中期消失。

它在云南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吸收和融合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精华;由于云南的地理位置,古滇文化也被广泛采用,包括中亚和西亚文化。然而,古滇国似乎一夜之间神秘地从地球上消失了。至于古城沉没的原因,由于抚仙湖位于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的分布区,专家推测可能与突发性自然灾害有关。

几十年的重要考古发现,抚仙湖底的水下古城很可能是古云南的都城。根据最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发现,这座水下古城由8座建筑组成,面积约2.4平方公里,比著名的庞贝古城大近一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20多米高、形状与美国玛雅金字塔相似的建筑。

此外,还有一座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巨大建筑。这座建筑的底座宽63米,高21米。在这些建筑中间,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长约300米,宽5-7米。石板形状各异,上面雕刻着“人脸”、“日晕”等各种几何图案,精美绝伦。

曾经繁华的古城沉入水底,所有值钱的东西也沉入水底。水底古城这么大,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宝藏?20世纪60年代,抚仙湖旁的李家山(考古学家认为是古代云南的皇家墓地)村民在山上挖出了大量青铜器,随后出土了27座战国至汉代的古墓,文物1300余件。古滇宝藏之谜呼之欲出,初露端倪。相信水下埋藏的文物一定更精彩。

出土的文物几乎代表了古滇时期青铜文化的精品,包括重器和贝壳、铜铃、金钗剑、金珠、玛瑙、玉器、车马、珍奇的铜扣等。它们是无价的,代表了一个古代云南国的真实存在,古代云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政府。其中最珍贵的文物是“牛虎铜案”,这是古代云南贵族在宴会或祭祀时用来切肉、盛肉的华丽工具。整个铜盒呈现出很高的艺术欣赏性。

现在,抚仙湖已经成为云南著名的旅游景点。它是中国最大的深水淡水湖,也是珠江源头最大的湖泊。因湖水清澈见底,被古人称为“百万顷彩玻璃”。大气中透露着几分温柔恬静,简单闲适;湖边的风景很宜人,非常美丽。

云南抚仙湖湖底秘密,云南神秘抚仙湖

你知道云南抚仙湖宝藏事件吗?至今谜团解开了吗?相传抚仙湖曾经是一座大坝,大坝里有一座繁华的城市,但有一天一场洪水淹没了这座城市。在抚仙湖以北的合阳县,一个疯疯癫癫的道士在县衙门口对着一对大狮子张口就说:“狮子红了眼,说说水晶宫”,然后满街喊话。果然,石狮的眼睛红了,整个合阳县城开始下沉,升到天上,淹没了街道和房屋,人们四处逃散。

有一对老夫妻,无儿无女,很穷,只养了一头猪。老两口逃出来,自然会跟着猪跑。但是什么

而这头猪就是抚仙湖传说中的金猪,老两口停下来的那个小池塘,就成了现在叫镇海营的地方。关于上面提到的传说,我想提醒一下,那是村民们代代相传的,可能有人人为渲染。

但考古人员通过对比古代云南文明的青铜器纹饰,发现古代云南人的建筑主要是杆柱式建筑,以竹木为材料,底部悬空,墙壁修补。

抚仙湖湖底古城的建筑与青铜器花纹惊人的一致,说明抚仙湖下古城与古代云南文明有一定的直接联系。

那么,这座古城是历史上的哪个城市呢?云南有历史记载的三座城市中最早的是豫园古城,早在汉武帝时期西汉就在这里设置了豫园县,但豫园古城却神秘地从地球上消失了。就算豫园改了地名,也是有记录的。

但南北朝以后,豫园古城信息中断。豫园古城去哪儿了?联想到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而这个水下古城就是豫园古城吗?有人认为抚仙湖底在古滇时期叫大城市,也有人认为滇出宫。

但是还是没有定论~ ~

云南抚仙湖湖底有很多神秘的现象,比如奇特的“海马”、湖底的“木乃伊”、神秘的飞机失事。它们和湖底有关系吗?

还有湖底的宝藏,湖底古城的身份,依然是一个永恒的谜,留给世人一个难以捉摸的谜。你这样认为吗?如有其他意见,请在评论区留言~ ~。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删。